娃经济背后暗坑:早教班人去班空 服务"货不对板" |
2019-08-18 10:41:39 来源: 作者: |
|
报个游泳课、上个编程班、来趟亲子游……暑期里“娃经济”红红火火,不少家长选择通过亲子消费来和孩子增进情感,为孩子“充电”“打气”。据新华社报道,热闹的“娃经济”背后藏有不少“暗坑”,一些亲子游泳班、早教班收完钱后“人去班空”;一些培训机构运营资质“不清不楚”、不少商品或服务“货不对板”……不少家长不慎掉入“暗坑”中,维权不易,叫苦不迭。
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,更有消费能力的家长也就更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钱,这促成了“娃经济”的火爆,但旺盛的亲子消费需求,却并没有得到消费市场的善待,市场存在野蛮生长、混乱失序的问题。伴随消费市场越大,针对消费者的“消费陷阱”就会越多、越深、越大,消费者权益损害也就会变得更为普遍与严重。
亲子消费针对的是广大未成年人,市场布满各种“暗坑”,存在各种隐患,还可能侵害广大未成年消费者的切身权益。正因如此,就要防范“娃经济”乱象随市场越大而“越乱”。对于“娃经济”乱象,就更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,并亟待予以遏制。
“娃经济”乱象,与欠缺足够对其进行强力约束的法律法规有很大关系。比如现在对于商家“跑路”、服务“蒸发”等问题,法律法规设立的多是事后监管;而对于规范亲子消费中的预付费问题,也欠缺针对性的法律依据。另外,地方相关部门也存在监管缺失的问题。
对此,就需要“对症下药”,要能完善相关法律法规、制度机制,加强对“娃经济”的监管力度。只有将“娃经济”拉出隐形的监管盲区,才可能遏制“娃经济”的野蛮生长,促进“娃经济”规范发展、健康发展。当“娃经济”能够规范发展,才能真正满足广大消费者的旺盛消费需求,让消费者不再花冤枉钱,让孩子们不再只是无良商家赚钱的工具,而能真正成为被消费市场善待的“上帝”,从而在亲子消费中收获快乐与成长。(来源:北京青年报) |
|
|
|
|
|
上一篇:加快步伐 全面深化基础教育重大改革 |
下一篇:暑假余额严重不足 孩子作业进度条告急 |
|